编者按
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,为表彰先进典型、弘扬奋斗精神,激励动员广大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,党中央、国务院决定,授予朱琴等397名同志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称号。朱琴,清华大学金沙所有游戏网站2002级硕士院友,被授予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称号,在大会上接受表彰并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,同时代表受表彰的个人在会上发言。《人民日报》近日发表文章报道朱琴同志的先进事迹,现转发如下:
朱琴(左一)在社区调研
见朱琴很难,她太忙了。会议、调研、起草审定各种文字材料……作为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处处长、政策法规处处长,朱琴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。工作一项接着一项,压着茬,铆着劲,“档期”紧张得很。
“一般早上7时从家出发,23时左右回家。”这样的工作状态,朱琴早就习以为常,“在家也不踏实,一想到工作,就总放心不下。”在朱琴开会间隙,记者通过视频连线,见到了这位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。
勇挑重担,为改革助力
与基层一线公务员不同,朱琴的工作更多是做“制度设计”。“越是这样,越要不忘初心,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。”朱琴说。
“接诉即办”是北京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改革举措,它的背后是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。朱琴是这场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。2019年元旦,在北京市委、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,这项直接面向群众、服务群众的新举措正式推出。12345市民服务热线,整合了分散在各部门的几十个热线电话,老百姓的诉求实现“一号响应”。
“在制度设计时,有过不少讨论。比方说,所谓‘不合理’的诉求我们要不要接?该不该办?怎么去办?”作为《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具体起草者,朱琴始终认为,一些老百姓的诉求,现有政策的确办不了,“但不论什么诉求,我们要先接进来,绝不能不管不问。”
40余场座谈调研会,场场不落;840余条意见建议,逐条研究吸纳。在朱琴的带领下,起草组在2个月的时间内,对草案先后修改了40余稿。2021年9月24日,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审议通过《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》,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。全面接诉、不设门槛、依法办理、全面保障诉求人权利,成为一大亮点。
“千头万绪的事,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。”朱琴说,整个改革的过程,就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,“我们改革的初心,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”
善破难题,为企业纾困
“让人民满意”,是政务服务事业的最高追求。朱琴所在的单位,一头连着市民,一头服务企业,还承担着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任。
“长期肩挑两个处室重担,从不谈条件,也从不说难处。”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,“朱琴能扛活、善攻坚,什么难活硬活,交给她都放心。”
2020年,为降低疫情影响,助力企业复工复产,朱琴带领团队密集调研近百家单位,在最短的时间内起草了《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》,围绕清理隐性壁垒、降低准入门槛、减少不当干预、强化政策兑现等推出36项措施。朱琴说,“制定助企政策,不能拍脑袋,企业的所需所盼是出发点。”
监管领域改革,是一块硬骨头。朱琴和相关部门的同事,用3个月时间深入市区街三级蹲点调研,问卷调查5000家企业,实地走访60余家企业和商会协会,会同国际咨询机构研究国际经验。最终,形成了20余份、1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,深挖问题根源、找到破题关键,在法治框架内大胆探索,创新提出“6+4”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思路,即风险、信用、分级分类、协同、科技、共治6项监管基本制度和“一业一册”“一业一单”“一业一查”“一业一评”4项场景化措施。
“这一改革让监管明明白白,避免了多头管理,有效降低了合规成本。”一名企业负责人说,“监管变服务,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,这样的制度才是企业所需。”
创新服务,用科技赋能
“用科技为政务服务赋能,才能在数字时代更好地为群众服务。”2019年,北京启动区块链行动计划,政务服务领域推广应用的任务落到了朱琴肩上。“我们的任务是和政府相关部门一起,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,提供更便捷的数字化服务。”
“懂政务的不懂区块链,懂区块链的不懂政务”是当时的普遍现象,推进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。朱琴边学边干,带着专家团队先后翻阅27万字中英文资料,召开102场调研会专家会,协调46个部门,迅速厘清了工作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。目前,北京在政务服务领域已大规模落地数百个区块链应用场景,还面向全球发布了中英文版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创新蓝皮书。
此外,为了建好“网上政府”,在朱琴的牵头下,北京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合。全市政府网站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,数量精减九成,合格率连续保持100%。“政府网站也要有互联网思维,不断改善用户体验。”她介绍,对网上咨询类留言,北京的政府网站已实现1个工作日答复。
今年43岁的朱琴有一个习惯,不论多晚回家,晚饭一定都要在家里吃。“家人会留饭,边看我吃边唠几句家常。很多时候,两个孩子也会强撑着惺忪睡眼,等着我的睡前拥抱。”她说,那顿饭、那个拥抱,最能缓解一天的疲劳。
本文转载自《人民日报》( 2022年09月08日 第 06 版)